有些父母嚴格按照“每隔3小時給嬰兒喂奶一次”的方法喂哺嬰兒,認為定時給嬰兒喂奶是正確的做法,如果時間還沒有到,不管孩子怎么哭也不要去管他。這種無視嬰兒要求的喂養方法,是不科學的。
嬰兒總是在通過各種方式,竭盡全力地把自己的渴望傳遞給母親,想吃奶的啼哭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當嬰兒明白自己無論怎么哭都吃不到奶時,他就會漸漸放棄這種正確傳遞自己情緒的欲望。
吃奶的時間已到了,就叫醒了本來不餓的寶寶,寶寶會很不合作地馬馬虎虎吃上幾口,吃得不多,甚至煩躁地大哭,反而搞不清寶寶吃得怎樣。
在嬰兒不想吃奶時硬喂,在嬰兒想吃奶時又不喂,這樣一來,嬰兒在剛剛降臨這個世界之際,其正確的身體感覺便被扭曲了。
一般來說,母乳喂養的寶寶每次的吃奶量不一定相同,媽媽的每次乳汁的分泌量不一定相同,寶寶自身個體差異也很大,不宜用同一個標準來硬性規定喂奶時間。如果寶寶的確餓了,你卻任由他哭上1個小時,以達到3小時喂一次的標準,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寶寶的身體的生長發育,還會給寶寶的心理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如果寶寶睡得很香,也大可不必非要弄醒他按時喂奶。
現在主張的是“按需哺乳”,即新生兒餓了就喂奶,母親的奶脹了就給嬰兒喂奶。這是因為新生兒的胃容量較小、吸吮能力也較弱、吸吮時間較短,不能一次吃飽而持續較長時間,同時新生兒出生后的頭幾天,母親的乳房一次分泌乳汁的量不多,這就需要多次讓嬰兒頻繁地吸吮來滿足嬰兒的需要。
一個健康的嬰兒吃飽后會自動將奶頭吐出來,而有一種滿足感。也有的嬰兒吃吃停停,這是哺乳間的休息,你要有耐心等待,然而常被家長誤認為是嬰兒有不適之處,而抱起拍背以排氣,從而破壞了哺乳的情調。也有的被誤認為嬰兒表示吃飽了,就不再繼續喂奶,這樣嬰兒吃不到含有較多脂肪的后奶,使供給嬰兒的熱能減少。長期以這種方式喂奶就會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
為了能做到按需哺乳,母親和嬰兒必須在同一個房間,便于隨時喂哺,保證嬰兒的營養,使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得少,而且恢復得也早。同時,母親可以經常看到自己的嬰兒,從而密切了母嬰之間的感情。要做到早開奶、早吸吮、按需哺乳、堅持夜間哺乳,就會使乳汁分泌越來越多,完全可以滿足嬰兒4個月內的需要,真正做到完全母乳喂養。
上一篇: 哺乳會有損身材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