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況下寶寶要去看醫生
腸痙攣等
1)腸痙攣:腸痙攣在小兒十分多見,常發生于便秘、受涼、飲食不當等情況?;純和蝗荒氈芴弁?,痛時面色蒼白,持續數分至數十分鐘,腹痛間隙期嬉戲如常。家長可用手輕輕地,順時針按摩患兒的腹部約10至20分鐘,給寶寶喂一些溫開水,然后抱著寶寶。若寶寶幾天未大便,應給與開塞露通便。如腹痛不見緩解,須帶寶寶去醫院診治。
2)喉炎:喉炎典型的癥狀是犬吠樣咳嗽加重。呼吸較急促。家長要將寶寶上半身墊高一些,以緩解呼吸困難。保持室內空氣濕度,常開窗換氣,多喂些溫開水。若患兒出現口周發紫、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加重,家長應立即將寶寶送醫院治療。
3)耳痛:耳痛由外耳道或中耳炎引起。寶寶不會訴說,??摁[不止,用手摸耳或不讓人碰耳朵,外耳道口有膿性分泌物流出,伴有發熱,或有聽力下降,應立即到五官科就診。
4)發熱:當小兒發熱不太高時,不要急著退熱,因發熱是一種防御性反應,有利于消滅病菌。體溫較高時,可用冷毛巾敷頭,多喝水。當體溫在39攝氏度以上或抽搐時,應對即去看醫生。
脫水:年齡小的兒童在發熱、嘔吐、腹瀉時容易脫水,若有輕度脫水,家長可以給小兒喂一些加鹽的糖開水,或口服補液鹽。若小兒尿量明顯減少,眼眶深凹,嘴唇干裂,或前囟門凹陷,就必須看醫生。
5)腹瀉:對腹瀉小兒應給予補充液體防止脫水,慎用抗生素。在排便后用溫水清流臀部防止紅臀。若小兒腹瀉頻繁伴有脫水及嘔吐,應趕快帶小兒去醫生治療。
嘔吐:小兒若因為吃壞了東西嘔吐1至2次,不需治療,可給予小兒清淡的飲食,嘔吐時讓小兒側臥,以防嘔吐物嗆入氣管。當小兒出現反復嘔吐伴有頭痛、發熱、嘔血等,家長要帶寶寶及物去醫院診治。
6)哮喘:小兒常哮喘發作時有咳嗽、氣促及哮鳴音。家長要讓患兒半臥位,服用平喘藥,注意冷暖,避免接觸過敏物質。若小兒呼吸困難,使用平喘藥不見效,應去醫院診治。
流鼻血:小兒流鼻血時家長要讓小兒頭低下,在鼻子上敷冰袋。待流血止后用三種蠟油涂鼻黏膜。若用以上方法10分鐘后還流血不止,應帶小兒去五官科診治。
上一篇: 幼兒過早學步易近視
下一篇: 兒童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
1、本信息僅供用戶參考,不作為孕婦、媽媽及相關人員的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專業人員的意見。
2、本文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如作者、相關網站對內容、版權有異議或涉及其它相關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將及時更正。
聯系電話:0591-8819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