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同事發表在《明一陽光報》上的一篇文章《心若靜下來,時光也會為你靜止》,內心頗有感觸,便不由地提起筆來,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對那些年紀尚淺的人說一些話:你在二十五六看著三十多歲人的生活,而三十多歲的人卻又在羨慕你二十幾歲的青春,這就是人們常常提到的年紀。
到了你們這個年紀,單純已經快不沾邊了,距離成熟也還有一大截,不論是閱歷還是內涵,都有著力不從心的感覺;這個年齡,外人看來你們都已經是大人了,可苦衷只有自己心里清楚,既裝不了深沉又賣不了萌,簡直到了人生歷程中青黃不接的地步。可是,成長這事兒又不是隨便讀幾本書就可以獲取的,而且世界上也沒有可以縫起來的人生書卷,可以跨過這段時期,所以即使有再多苦惱,也終究還是該好好地走下去。
既然日子始終是要過的,就該琢磨著怎么過好,如何過得有意義,所謂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因此,從我短淺的人生閱歷來總結,有著以下的三種感觸,與大家分享也僅當做彼此共勉吧。
一、事業:
在你們這個年紀,身邊的朋友,除了那些繼承家業的以外,不乏有一些年輕有為人,他們敢于拼搏且能力出眾,早早地便開始創業。但是,大部分人仍然是以上班為主,積累經驗也好,積累資金或人脈也罷,總之也算是腳踏實地過日子。以我個人而言,并不鼓動同齡人去積極創業,且拋開創業的眾多困難不說,關鍵是你適不適合創業才是前提,大不可因為讀了幾本成功學,看了幾本名人傳記,發現自己與這些人有著某些共同之處便認為自己可以,繼而好高騖遠,脫離現實去空談夢想,我曾經在這方面走了彎路,因此才有此感慨。但不論你是否有事業,都要有一顆事業心,這是保持你積極向上的動力,也能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
二、夢想:
如若說夢想,每個人都應該去堅守,但并不一定是所謂的創業。認識一個同事,他說自己的夢想是做一名資深的營銷策劃,他一直這樣選擇,且從未變過,但后來一段時間他突然開始寫小說,而且每晚必寫。我問他,不是想做一名好的策劃嗎,怎么開始想當作家了?他笑了笑看著我說,寫小說曾是他的一個夢想,但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去做這樣一個職業,因此便索性花上半年甚至是一年的時間去認認真真實現一次,然后從此罷筆,徹底放下這個念頭。聽完之后我陷入久久的沉默,說實話,聽到過很多關于追求夢想的事跡,可卻更喜歡他的這種做法,因為確實是一種青春追夢而不失理智的選擇。
三、生活:
從我自身經歷來看,在二十五六歲的年紀,與其說是生活,倒不如說是在生存。但是,生活與生存是有區別的,一日三餐是為了活著,活著是為了一日三餐,這本身就是追求的不同。喜歡《窮爸爸,富爸爸》里的一個理念,不能根據你的收入去支配生活,否則你只會變成金錢的奴隸。追求品質,無可厚非,但也要明白什么是品質。曾經一個學長很讓我欽佩,那時他收入不高,可是生活卻過得很是豐富。他衣柜的衣服不多,可是春夏秋冬的衣服各備兩套,不論是正裝還是休閑服,總之任何場合他都能穿出對應的衣服,給人的感覺很不一般。他還上網買一些特別便宜的小創意物,什么星空燈、小工藝品都裝飾在房間里,顯得生活特別講究,其實花的錢還不夠別人一個月的煙錢。那么現在看看你自己,是不是覺得衣柜里的衣服著實不少,可是關鍵時候卻總是覺得沒有衣服穿呢?
四、習慣:
一個人的品味,往往從習慣處可以看出來,就像一個人有沒有家教,從吃飯的舉止就可以看出來一樣。我和老婆戀愛的時候,特別鐘情的便是她吃飯的樣子,舉止款款大方,不急不緩,極有大家閨秀的風范,每次她吃飯自己都忍不住放下筷子盯著看,格外舒心。一個男生好的習慣,并非不抽煙不喝酒,而是能夠獨處、能夠自律,在日常行為中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內涵和品質。有個同事,每天晚上堅持看一個小時的書,雖然也會在打鬧的時候滿口臟話,但是認真聊起天來,便會發現他談吐幽默且言之有物,所以我也喜歡和他坐在一起喝茶。于我而言,這些年一直堅持下來的習慣幾乎僅剩下一件,那便是每晚睡前讀一個小時的書了。總而言之,在這個年紀要盡量讓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變成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一直相信,事業可以讓你輝煌,可是真正創造奇跡的,卻往往可能是你感興趣且堅持的習慣。
到了這個年紀,在別人眼里已經是大人,在你們心里其實還住著一個孩子。當你們看著朋友圈一個又一個好友秀婚紗照,收到一個又一個請柬,心里默默為他們祝福,同時也對自己當前的狀況開始焦急。是自己不夠優秀,還是不夠幸運?或許都不是,只是你們還沒有做好準備,還沒有那么強大的內心接受當下的自己,或許你們需要的不是機遇,而僅僅是一個對自己極其負責的選擇。
集團行政部/張偉 (摘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