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有患者認為,腹瀉必然是胃腸道細菌感染,因而一旦遇到腹瀉便使用抗生素來治療。但是,除了霍亂、痢疾和一部分由大腸桿菌感染所引起的腸炎,確實是細菌感染,治療時常常需使用抗菌藥物外,還有一些類型的腹瀉卻并非是細菌感染胃腸道所致。其中包括腹部受涼引起腸蠕動加快;對乳品、魚、蝦及蟹等食物過敏引起腸的變態反應;腸腔內因存在大量未經消化而不能被吸收的溶質,引起高滲性腹瀉;外出旅行或遷居外地生活,由于生活環境改變使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從而導致菌群失調引起腹瀉;小兒因飲食不當,輔食增加過快過多造成腹瀉等。由于這些類型的腹瀉沒有細菌感染存在,治療方法不盡相同,使用抗菌藥物應當慎重。
專家指出,腹瀉濫用抗生素尤其是廣譜抗生素,還可能導致二重感染。因為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皮膚黏膜和與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腸道等處,都寄生著一定數量的細菌。這些數量繁多的細菌,與人體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有益無害。如腸道的正常菌群,在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并對危害人體健康的致病菌有著強大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它們的生長繁殖。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生素的應用,往往使體內各處的敏感菌受到抑制,并使耐藥菌乘機在體內繁殖生長,導致二重感染,反而會加重腹瀉。
秋季腹瀉主要表現為發熱、嘔吐和不同程度腹瀉為癥狀的疾病,2歲以下的嬰幼兒是主要的易感人群,成人也可被感染而發病。此病多發生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
當人們仍對打一針流感疫苗就能預防流感而津津樂道時,一種人們熟悉的疾病——秋季腹瀉,又悄然龔擊了毫無準備的人們。連日來,因腹瀉到北京兒童醫院等各大醫院就診的孩子明顯增多。日門診的人數由平日的2500-3000人,猛增到4000人左右。
不可小視的“拉肚子”
據專家介紹,腹瀉病主要是由輕狀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腹瀉為主要臨床特征的腸道疾病,其發病率高,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甚至導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1200萬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中,死于腹瀉的達到300-400萬,僅次于呼吸疾病而占第二位。該病每4-5年流行一次,今年又是秋季腹瀉發病的高峰期。
在家也能治腹瀉
隨著我國醫療條件的改善,腹瀉病的死亡率已大大降低,但腹瀉病的發病率仍居高不下。北京市兒童醫院保健科劉紀平主任向記者介紹,腹瀉導致體內水分及電解質的大量丟失,是威脅患兒生命的主要原因,而且患兒年齡越小,危險性越大。
為此,及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尤為重要。專家特別提醒家長:市場上出售的飲料不給病人喝。對母乳喂養的嬰兒,可適當增加喂奶次數,對于人工喂養的嬰兒,可在奶中加一倍的水,每3小時喂一次。為預防脫水的發生,2歲以下的嬰幼兒在每次腹瀉后,都需要補充由醫院配制好的口服補液鹽(即ORS)所的液體約50-100毫升,大于2歲的兒童,則需要每次補充100-200毫升。
上一篇: 千萬別忽視嬰兒的臥具
下一篇: 腹瀉該不該禁食